培养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五个认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动适应国家、行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政治素养过硬、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系统掌握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熟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人文、伦理、法律法规、标准及工程管理、项目决策等知识,具备工程问题分析和设计开发的实践能力,能够从事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研发、设计、运维和管理等工作,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工智能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和计算机、电子信息等多学科交叉知识,具备分析、解决人工智能领域各种工程问题的专业能力。
目标2:了解掌握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能够在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政府治理等行业从事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开发、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修读年限4-6年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并达到以下基本要求后,方可毕业:
1、思想品德: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基本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2、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
3、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获得有效结论。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设计和开发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体现创新性,并从健康、安全与环境、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净零碳要求、法律与伦理、社会与文化等角度考虑可行性。
5、 研究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6、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人工智能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7、工程与可持续发展。在解决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时,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对健康、安全、环境、法律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8、工程伦理和职业规范。有工程报国、为民造福的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理解和践行工程伦理,在人工智能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履行责任。
9、沟通:能够就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理解、尊重语言和文化差异。
10、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与工程项目相关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能够理解广泛的技术变革对工程和社会的影响,适应新技术变革。
专业特色:人工智能专业是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需求设立的新工科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本专业构建“数学基础+计算机核心+领域应用”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科交叉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与计算机科学功底,系统掌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能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数据等科技领域从事算法研发、系统设计与技术管理的专业人才,同时为研究生阶段深造奠定坚实基础,持续输送人工智能领域高端研发人才。
主要课程:数据结构、Python语言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课程。